0%

本文记录学习的 Linux 命令

dd

快速生成文件

1
2
3
4
5
// 生成 10M 的test文件
$ dd if=/dev/zero of=test bs=1M count=10

// 生成 10K 的test文件
$ dd if=/dev/zero of=test bs=1K count=10

上述命令是实际写入硬盘,文件产生速度取决于硬盘读写速度,如果想要产生超大文件,速度很慢。

阅读全文 »

C 语言中的强制类型转换主要用于基础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,语法格式为:

1
2
(type_id) expression
type_id (expression)

C++ 新增了四中强制类型转换:static_cast、const_cast、dynamic_cast、reinterpret_cast
主要用于继承关系类间的强制转换,语法格式为:

1
2
3
4
5
6
7
static_cast<type_id> (expression)
const_cast<type_id> (expression)
dynamic_cast<type_id> (expression)
reinterpret_cast<type_id> (expression)

type_id: 目标数据类型
expression: 原始数据类型变量或者表达式
阅读全文 »

1
2
3
4
5
6
7
8
9
$ wget ftp://ftp.pbone.net/mirror/archive.fedoraproject.org/fedora/linux/updates/13/x86_64/gdb-7.1-34.fc13.x86_64.rpm

$ sudo apt-get install rpm2cpio

$ sudo apt-get install gdb

$ rpm2cpio gdb-7.1-34.fc13.x86_64.rpm | cpio -idmv

$ sudo cp ./usr/bin/gstack /usr/bin/
阅读全文 »

模拟程序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#include <chat_global.hpp>
#include <thread>
#include <chrono>

void func(int i)
{
PRINT_INFO("thread " << i << " start...");
while(1)
{
PRINT_INFO("thread " << i << " run...");
std::this_thread::sleep_for(std::chrono::seconds(1));
}
}

void func_high_cpu()
{
PRINT_INFO("thread high cpu test start...");
while(1)
{

}
}

int main(int argc, char const *argv[])
{
/* code */
std::thread t1(func, 1);

std::thread t2(func, 2);

std::thread t3(func, 3);

std::thread t4(func_high_cpu);

t1.join();
t2.join();
t3.join();
t4.join();

return 0;
}

# 编译时没带 -g 选项
阅读全文 »

模式动机

建立一种对象与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,一个对象发生改变时将自动通知其他对象,其他对象将相应做出反应。在此,发生改变的对象称为观察目标,而被通知的对象称为观察者,一个观察目标可以对应多个观察者,而且这些观察者之间没有相互联系,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和删除观察者,使得系统更易于扩展,这就是观察者模式的模式动机。

模式定义

观察者模式(Observer Pattern):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依赖关系,使得每当一个对象状态发生改变时,其相关依赖对象皆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。观察者模式又叫做发布-订阅(Publish/Subscribe)模式、模型-视图(Model/View)模式、源-监听器(Source/Listener)模式或从属者(Dependents)模式。

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

阅读全文 »

模式动机

  • 完成一项任务,往往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,每一种方式称为一个策略,我们可以根据环境或者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策略来完成该项任务。

  • 在软件开发中也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,实现某一个功能有多个途径,此时可以使用一种设计模式来使得系统可以灵活地选择解决途径,也能够方便地增加新的解决途径。

  • 在软件系统中,有许多算法可以实现某一功能,如查找、排序等,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硬编码(Hard Coding)在一个类中,如需要提供多种查找算法,可以将这些算法写到一个类中,在该类中提供多个方法,每一个方法对应一个具体的查找算法;当然也可以将这些查找算法封装在一个统一的方法中,通过if…else…等条件判断语句来进行选择。这两种实现方法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硬编码,如果需要增加一种新的查找算法,需要修改封装算法类的源代码;更换查找算法,也需要修改客户端调用代码。在这个算法类中封装了大量查找算法,该类代码将较复杂,维护较为困难。

  • 除了提供专门的查找算法类之外,还可以在客户端程序中直接包含算法代码,这种做法更不可取,将导致客户端程序庞大而且难以维护,如果存在大量可供选择的算法时问题将变得更加严重。

  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可以定义一些独立的类来封装不同的算法,每一个类封装一个具体的算法,在这里,每一个封装算法的类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策略(Strategy),为了保证这些策略的一致性,一般会用一个抽象的策略类来做算法的定义,而具体每种算法则对应于一个具体策略类。

模式定义

策略模式(Strategy Pattern):定义一系列算法,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,并让它们可以相互替换。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变化,也称为政策模式(Policy)。

策略模式是一种对象行为型模式

阅读全文 »